先秦

当前位置:首页 > 先秦 > 126

介之推不言禄

更新时间: 2025-04-30 23:18:31 〔先秦〕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http://www.ixingtai.com.cn/xianqin/525.html以上内容就是介之推不言禄古诗全文,介之推不言禄出自年代先秦,作者是左丘明;您也可以点击介之推不言禄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介之推不言禄译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这是《左传》文学艺术特色之一。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在回国后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索取封赏,而是超然隐遁,可谓高人。此文通过介之推与其母的对话来表白介之推的心迹,颂扬了他不居功孤高自守的品德。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

介之推不言禄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介之推不言禄创作背景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介之推不言禄作品简介

《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全篇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十分到位,通读此篇后,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介之推不言禄作者简介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你喜欢的诗词

  •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

  •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

  • 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

  • 书车

    出畏之,入惧之。...

  • 大雅·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