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箫声咽译文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箫声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楼上的明月,每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道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陵墓和宫阙。
忆秦娥·箫声咽赏析
《忆秦娥·箫声咽》此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读来凄婉动人。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称此词「以气象胜」。这首词中的气象,与人们常所说的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代的「盛唐气象」已有很大不同,但它又确实是盛唐气象之一种。它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沉雄,又带有悲...
忆秦娥·箫声咽作品信息
忆秦娥·箫声咽创作背景
《忆秦娥·箫声咽》关于这首词,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白之作,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有人据词意认为此词可能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后期。明代以来对此词为李白所作的观点屡有质疑者,有人认为此词是晚唐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
忆秦娥·箫声咽作品简介
《忆秦娥·箫声咽》此词为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此词上阕伤别,下阕伤逝。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後录》始称之为李白之作。南宋·黄叔暘《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
此词双阕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阕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阕揭响雲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古人对此词评价很高,誉之为「百代词曲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