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97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更新时间: 2025-04-29 07:40:28 〔唐〕李白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54500.html以上内容就是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古诗全文,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李白;您也可以点击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译文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挂,黄叶落纷纷。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

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而我对皇上的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赏析

此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情。首两句,诗人以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以猕猴自喻,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创作背景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时期。当时李白在单父游历,恰逢其本家兄弟李沈也从咸阳来到此地。于是李白、李沈、李凝兄弟三人欢聚、游猎。李沈要回秦地,李白、李凝在东楼上为他饯行。李白因作此诗送别。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作品简介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言诗。此诗是诗人借送族弟李沈去长安,倾吐自己被排挤出长安后的愤激心情。诗中一方面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另一方面又念念不忘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渴望有朝一日再返长安实现自己的抱负。全诗以激昂的感情,丰富的联想,托古喻今,回顾了诗人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遭受打击排斥的愤懑情怀,表明了诗人“发白心不改”的坚定志向。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