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译文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我带着两支赤羽箭,来到燕赵之地游历。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正逢国家要发兵征伐外敌,因而受到感染,意气风发。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在洪波台观看兵士操练,手拿着剑遥望玉门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希望可以到燕然山去为国效力,而不是留恋于南方。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大风吹动军旗,击打着歌钟,气势威猛。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夜里击筑、投壶为乐,可以暂时消去烦恼。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如此强大的兵力,一定可以百战百胜,打败契丹而凯旋。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赏析
诗中明言其行止目:“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又抒其报国豪情日:“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或谓“发兵”指天宝十载安禄山讨契丹事,“请缨不系越”句亦涉同年发兵征云南事。总观全诗,乃北游途中抒怀之作.似不宜以时事附会。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作品信息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于天宝十一年(752)北游幽州途中,在邯郸洪波台看官兵操练仪式后所作,抒发自己北上抗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作品简介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诗人于天宝十一年(752)北游幽州途中,在邯郸洪波台看官兵操练仪式后所作,抒发自己北上抗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这首诗中洋溢着一昂扬奋发之气,符合诗人早期任侠仗义的性格,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光明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