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53

灞岸

更新时间: 2025-05-24 06:01:42 〔唐〕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31339.html以上内容就是灞岸古诗全文,灞岸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李商隐;您也可以点击灞岸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灞岸译文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山东一带在今年总是接二连三地抽丁征兵,看茫茫荒野上有多少冤魂在哭号呻吟。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我伫立在霜水桥边,背倚着高高的华表,不禁想起那升平年代皇帝每到二月就要东巡。

灞岸赏析

《灞岸》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

灞岸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唐代

灞岸创作背景

《灞岸》这首诗可能是会昌二年(842)作。这年八月,回鹘乌介可汗率所部南侵至大同、云州一带,唐朝廷下令征发许、蔡、汴、滑等六镇兵马,准备抗击。诗所反映的是征发军队时情况。

灞岸作品简介

《灞岸》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这首诗伤时念乱,出语沉痛。

灞岸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