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译文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士大夫的功业德行已经衰落,文风也日益败坏。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只见山中的石头,被立在路旁成了石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碑文里记起功勋来一概像姜太公,写到品德时全都如孔夫子。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并且以字多为贵,千百个字就价值万贯钱。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
写文章时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人,反正想见到的话也要等到下辈子了。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只想哄愚蠢的人开心,也不理会贤明的人嘲笑。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这难道仅仅是让贤明的人嘲笑吗,传到后世还会引起后代人的怀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古石上生着苍苔的刻字,哪里知道原来是令人羞愧的吹捧之辞!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惸嫠。
我听说望江县的县令,叫麹信陵,能安抚鳏夫寡妇。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在任时有仁政,但名声并没有传到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他身死之后遗体要归葬故乡时,当地老百姓纷纷在路口拦住不放。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拉住灵车的辕子不让归葬,最后只能留葬在江边。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到现在说起他的名字,男女老少都感激涕零。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没有人为他立碑碣,只有当地人知道他的事迹。
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赏析
此诗反映了唐代碑文隐恶扬善、粉饰乾坤、无中生有的情况。石碑上记载的都是吹捧成功比姜太公、德如孔仲尼之事,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流传后世,而那些真正有真才实干的人却因为没有立碑吹捧,只能任名声淹没在岁月中,最后也就只有当地人知道。白居易此诗正是讽刺了这种企图立碑传名和谀墓得金之流,讽刺了夸耀门第、歌功颂德之风。这首诗在抨击“谀墓”恶习的时,还指出有些好官吏虽无石碑...
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作品信息
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六首。
秦中吟十首·其六·立碑作品简介
《立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为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六首诗。此诗着重批评了文人卑劣的“谀墓”(对死人一味阿谀)风气,揭露了世道的不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