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31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

更新时间: 2025-04-25 03:54:13 〔唐〕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63596.html以上内容就是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古诗全文,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刘禹锡;您也可以点击学阮公体三首·其二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译文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飒飒秋风感奋了伏枥的老骥,冷冷秋霜激动着在冓的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老骥要驰骋,哪怕路途遥远;鸷禽想翱翔,何惧天空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赏析

赏析等待更新...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创作背景

《学阮公体三首》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为模仿阮籍的《咏怀诗》之作。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坚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是正确的,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因此作者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作继续战斗的准备,三首诗都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表现。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作品简介

学阮公体三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五言律诗。此诗共三首,第二首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着力勾画了“老骥”和“鸷禽”的形象,卒章显志,交代了勾画这两个形象的意义,将全诗所抒发的感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的流传千古的绝唱。其所以见佳,不但在于它“以彼物比此物”,突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写了曹操的宏图大志,而且更在于它可以被不服老的人们为言己志而顺口吟诵,可以被人们为了形容他人的老年笃志而信手拈来。刘禹锡对这两句诗特别喜爱,不止一次地将其溶入自己的诗文之中。诗并不是简单地把古典化为自己的诗句之中,而是挥动大笔,给古典赋予了某些新义,勾画了一幅“老骥驰骋图”,并把这幅图与“雄鹰翱翔图”互相迭印,使老骥和鸷禽的形象活生生地勾画出来了。“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是诗人就骥驰鹰翔而发的议论,是诗人对老骥和鸷禽的由衷的赞叹,是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这十个大字,使全诗主题鲜明,使全诗感情激荡。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