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引二首·其二译文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鼎湖的水静静流动,清澈见底,这里就是传说中黄帝乘龙飞天时不小心把弓剑遗落人间的地。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天宫中美女一定众多,光彩照人。仙人们乘鸾而去消失在烟波浩渺中,也都一去不返。如果再有机会能乘龙飞升的话,我一定到达仙境。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
登上天门,去聆听天上神仙的谈话,坐上伴着祥云的河车,载着美丽的仙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载着美丽的仙女,去拜访玉皇,玉皇见到我一定会很高兴,并赐给我天宫玉兔捣制的长生不老药。
后天而老凋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吃了仙药,我就可以长生不老,寿与天齐,可以活到日月星辰都凋谢的时候。到时候我在去看瑶池的王母,她已经满头白发如霜了。
飞龙引二首·其二赏析
这两首诗描叙黄帝荆山丹成骑龙上天的神话传说,歌颂道家的延年益寿之术,属于游仙诗。其意表明诗人不满当时社会现实,漫言神仙之事,以求解脱。
第一首诗是诗人根据《史记·封禅书》中两个方士欺骗汉武帝的谎言演绎而成。开头四句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炼丹,骑龙升天仙去。中间四句言宫女亦随黄帝飘然纵体登天。最后四句言仙女与黄帝共乘鸾车,遨游青天,其乐无极。此为典型的游仙...
飞龙引二首·其二作品信息
飞龙引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均载于敦煌唐人写本,字句略异,疑为李白游荆山、鼎湖时有感而作。一说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744)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待诏时。朱谏《李诗选注》曰:“按《飞龙引》者,本为乐府鱼龙之曲,白则以黄帝之事言之,盖亦不泥于陈迹,而自出乎新意也。”胡震亨《李诗通》注曰:“古词无考,拟言黄帝上升事,曹植有《飞龙篇》,言求仙者乘飞龙升天,岂白祖此欤?”《乐府诗集》第六十卷载隋代萧憩之作与李白体调,诗意均不相类,则李诗应为敷衍曹子建《飞龙篇》之意而自创的歌行体曲辞。
飞龙引二首·其二作品简介
《飞龙引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主要写《史记》所载黄帝升天的故事,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二首诗继续写黄帝、宫女仙去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哀叹。这两首诗极尽想象之能事,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