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25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更新时间: 2025-04-28 01:13:49 〔唐〕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0256.html以上内容就是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古诗全文,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出自年代唐,作者是孟浩然;您也可以点击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译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赏析

此诗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开头写自己之所欲,但苦于“无资”,想从仕,又非所愿,于是记怀“东林”“我师”。壮志不能实现,自然就衰颓,于是对凉风、闻蝉声,就要“益悲”了。这种不加润色的白描手法,抒发了内心悲苦,读来觉得明朗直爽,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作品简介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首联诉说自己隐居的愿望和无力隐居的苦衷;颔联写自己北上求仕的违背心愿的羡慕跳出尘世的远上人;颈联写困居长安的境况,雄心壮志逐年衰减;尾联描写黄昏、秋风、鸣蝉,一派萧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郁心情。全诗反映了作者当时困苦的境地和对仕途的失望,寄赠是表,抒发不遇之感是实。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的诗词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题竹林寺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 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

  • 斋月静居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誇诗。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

  • 新年呈友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清晨窥古镜,旅貌近衰翁。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