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15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更新时间: 2025-04-26 18:58:13 〔唐〕杜甫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10069.html以上内容就是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古诗全文,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您也可以点击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拼音全文查看拼音全文。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译文

译文等待更新...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赏析

赏析等待更新...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764年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创作背景

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五首诗就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