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更新时间: 2025-04-30 23:27:19 出自孔子及弟子《论语》
原文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先秦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著作《论语·乡党》。
“食”指的是食物,“不厌”表示不厌烦、不满足,追求更好,“精”指精细、精致,“脍”是细切的肉,“细”指细致、细密。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论语·乡党》中提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这段话不仅表达了孔子对于食物质量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和个人修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