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29

村居苦寒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26 16:19:35 〔唐〕白居易

niánshíèryuèxuěfēnfēn

zhúbǎijiēdòngkuàngmín

huíguāncūnjiānshíshìjiǔpín

běifēngjiànshēn

wéishāohāohuǒchóuzuòdàichén

nǎizhīhánsuìnóngzhěyóuxīn

dāngcǎotángshēnyǎnmén

qiúshībèizuòyǒuwēn

xìngmiǎndòngyòulǒngqín

niànshēnkuìwènshìrén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7492.html以上内容就是村居苦寒古诗拼音全文,村居苦寒出自年代唐,作者是白居易;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村居苦寒译文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村居苦寒赏析

《村居苦寒》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

“八年十二月”至“农者尤苦辛”为前一部分,描写了农民的艰难生活。这首诗写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竹柏皆冻死”,说明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严冬。“十室八九贫”,说衣不遮身的农民,只能靠烧蒿棘艰难度日,可以想象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怎么抵挡得了这严寒的袭击。

“顾我当此...

村居苦寒作品信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813年

村居苦寒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村居苦寒》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813)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村居苦寒作品简介

《村居苦寒》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村居苦寒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

  • 答卜者

    病眼昏似夜,衰鬓飒如秋。除却须衣食,平生百事休。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不卜非他故,人间无所求。...

  • 池鹤二首·其二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