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130

后出塞五首·其二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4-26 17:46:13 〔唐〕杜甫

cháojìndōngményíngshàngyángqiáo

luòzhàomíngfēngxiāoxiāo

píngshālièwànjiànzhāo

zhōngtiānxuánmíngyuèlìngyánliáo

bēijiāshùshēngdòngzhuàngshìcǎnjiāo

jièwènjiāngshuíkǒngshìhuòpiáoyáo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4209.html以上内容就是后出塞五首·其二古诗拼音全文,后出塞五首·其二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后出塞五首·其二赏析

这是杜甫的《后出塞五首》组诗的第二首,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

后出塞五首·其二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后出塞五首·其二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等待更新...

后出塞五首·其二作品简介

《后出塞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从范阳叛军中脱身逃归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第二首,承上叙述在路上的情事;

后出塞五首·其二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 后出塞五首·其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

  •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

  •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