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唐代 > 80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拼音全文

更新时间: 2025-05-18 04:47:34 〔唐〕杜甫

jīncháoyuèchūndòngyúnānxiànqiánjiānglián

shēngchùsòngshūyànbǎizhàngshuíjiāshàngshuǐchuán

wèijiāngméiruǐjīngchóuyǎnyàoqiūhuāmèiyuǎntiān

míngguāngcǎorénsuǒxiànfèibìngshícháobiān

http://www.ixingtai.com.cn/tangdai/37166.html以上内容就是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古诗拼音全文,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出自年代唐,作者是杜甫;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您可以继续浏览站点内其它古诗文作品。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译文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今天是腊月初一,便觉春意萌动,想到今年或可乘船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心。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听到大雁的一声鸣叫想到给故乡寄书信,看到拉纤逆流而上的船只,不仅动了东游之念。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刚入腊月,梅花未放,元旦瞬忽将至,就要取椒花颂岁,聊自娱于天涯旅次了。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为郎官起草于明光殿那是人所共羡的,但不知我这个病肺的检校员外郎何时才能回长安参加朝正大典而有幸起草。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赏析

杜甫的《十二月一日三首》营造了一种渐老逢春欣喜而又惋叹的老境,被清杜诗专家卢世潅誉为“七律之神境”。

第一首首联上句记时。腊月是农历十二月,本数九寒天,但因为南方气温偏暖,地方冬而有春意,故云“春意动”。下句记地。云安县濒江,“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风景如画,所以说甚可怜爱。诗题是“十二月一日”,但诗人敏感地抓住了寒冬中的春意来陶情写性,因此“春...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作品信息

    作品简介等待更新...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冬杜甫流寓云安时。黄鹤注:“永泰元年秋,公至云安,是冬在云安作。明年春晚,迁居夔州。”

由于在严武幕府时与少年同僚们的“分曹失异同”,以及自己“懒性从来水竹居”的爱好,杜甫终于在永泰元年初离开上峰兼老友的严武,归休草堂。又由于因此而产生的与严武的隔膜,他改变了在浣花溪长住的打算,于此年孟夏去成都,经嘉州、渝州、忠州,来到了云安,其时已是秋天了。不幸肺病发作,他“栖泊云安县”,“卧病一秋强”,秋冬二季都在旅寓所养病。忽然传来消息说:汉州刺史崔旰打败成都节度使郭英乂,致郭英乂为普州刺史韩澄戕杀。于是邛、泸、剑三州牙将各举兵讨呼,蜀中大乱。因此他计划下峡,“转作潇湘游”,以避祸乱,进而返回长安,以至于“归朝日簪笏”,“毫发裨社稷”就在这样的境遇中,杜甫于此年十二月一日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组脍炙人口的连章律诗。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作品简介

《十二月一日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通过描写云安的景物表达诗人寓居云安的感受。第一首诗写春意萌动而思念亲人,又羡慕为皇帝办事的机会而愁绪萦怀。第二首诗描绘因春意萌动的具体情景。第三首诗拟想他日春光明丽,由行将赏春而产生难返故里、终老峡中的担忧和感叹。各章各联各句联系自然而紧密。整组诗匠心独运,构思缜密,浑然一体又层次井然,具有动人情性的感染力。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